当前,农村演出市场呈现出一种令人困惑的状况:一边是专业演出团体在城市演出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为寻找场子东奔西走;一边是广大农村常年看不到戏,农民闹“戏荒”。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一是一些专业剧团不愿意往农村跑,认为农村演出和食宿条件差,担心票价卖不上去;二是一些农村缺乏具有一定条件的演出场所;三是缺少适合农村演出的运作机制。所以,大部分农村可开发的演出市场仍处于“抛荒”状态,长期以来,农村演出市场难以启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不到应有的发挥。
其实,农村演出市场开发的潜力很大,前景广阔。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富裕起来的农民,饱了口福还要饱眼福,迫切希望看戏。虽然农村电视机逐步多了起来,但电视节目和剧团演出并不能相互替代。再说,农村天地广阔,每个县(市)都拥有几十个乡镇,演出场点十分可观,其观众数量之多,是城市无法相比的。近几年来,一些地区应运而生的民间职业剧团的生存和发展,也充分证明了开拓农村演出市场的可能性。笔者所在的江苏省如皋市,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县级市,全市50个乡镇,人口145万,从80年代中期开始,相继成立了100多个民间职业演出团体,近几年发展势头迅猛,全年在本市乡镇农村和周边农村演出三万多场,观众八、九百万人次,久演不衰。民间职业剧团,受到广大干群的欢迎,每到一处演出,农民管三顿饭不算钱,雨天还安排住宿,演员月平均收入1500元以上。由此可见,农村演出市场的开发大有可为。
开拓农村演出市场,必须由县(市)文化主管部门、专业演出团体、各乡镇政府三方面共同努力。
县(市)文化主管部门和演出管理单位,要把开拓农村演出市场作为加强农村文化事业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摆上日程,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抓好。首先,要在对农村演出市场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搞好规划,制定开拓计划,落实措施。其次是规划好全县(市)演出场点和路线,了解各地区农民观众对剧种、剧目的要求,为剧团提供信息。要有计划地安排和支持专业剧团到农村演出,特别是到边远和偏僻农村,为剧团到农村演出提供更多的方便和服务。再则,要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应农村演出的运作机制,建立由县(市)演出管理单位和乡镇文化站组成的演出管理网络,建立和培训农村演出经纪人队伍。
专业剧团要更新观念,增强为农民服务的意识,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眼睛向下,面向农村找市场。农村观众与城里观众对艺术的欣赏要求不完全一样,剧团到农村演出的剧(节)目内容和表演形式要贴近农民生活,符合农村观众口味,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为广大农村干群喜闻乐见。另外,剧团到农村演出,票价要适合农民的消费水平。尽管当前农村的消费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农民的消费观和城市职工、居民的消费观有所区别。只有票价适度,农村观众才能乐于承受。其票价可根据各地经济水平的差异,作灵活适当的调整,这才有利于农村演出市场的开拓。
乡镇政府重视和加强农村演出场所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开拓农村演出市场的关键之一。农村演出场所条件太差,不但不能调动剧团的积极性和保证演出质量,同时也不能满足群众的需要。经济条件好的乡镇,要积极创造条件修建影剧场,完善内部设施;经济基础薄弱的乡镇,可走文化事业社会化的道路,调动群众的积极性,鼓励社会力量兴建剧场,可采取自愿投资、合资、股份制等形式,自筹资金兴建,政府部门给予政策上的优惠,以保证农村演出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的顺利实施。